探秘世界巴馬長壽村
時間:2024-10-17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來源:《何處買青春》
前言:
經考究,中國健在百歲壽者超過3萬人次,或許這個數字并不準確,我相信百歲老人會不斷增多??上驳氖?,老人長壽特征幾乎是一樣,值得后來人借鑒。
中央電視臺1套節目有《夕陽紅之百歲傳奇》;中央10套有《長命百歲的秘密》;遼寧電視臺《王剛講故事:巴馬人的百歲之謎》……攝像機記錄了許多健在的百歲老人傳奇故事。如:河南102歲的老中醫楊友鶴教授長年堅持為群眾看病、武術壽星李靜軒在101歲時還能推到身高1.8米的壯漢、103歲的運動愛好者于憲斌老人、109歲的鄉村書法家高加具壽星,101歲老中醫李少波教授等等。許多高壽者鮮活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網上瀏覽。
${FDPageBreak}
◇巴馬主要糧食珍珠黃玉米,可煮玉米粥,據悉是巴馬人獲得長壽的主要原因之一。借夏日午后的陽光,巴馬人每家每戶都把自家的珍珠玉米粒攤出來暴曬,以求能夠長期存放四季享用。
世界人把眼光放在中國,中國自評長壽村有10多個,其中“世界五大長壽鄉”中國占兩個。新疆和田于田縣的拉依蘇村是世界命名的第四長壽鄉,據悉每10萬人中有百歲老人21.8名;而巴馬,則有31.8人。世界媒體對“世界第五長壽鄉”巴馬似乎非常垂愛,巴馬長壽信息遠遠要比新疆和田多得多。近年,巴馬縣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長壽第一縣候選世界紀錄。不管世人炒作如何,事實勝于雄辯,廣西巴馬不愧是地球上遺落的最養生的一片凈土。
在此,讓我們隨著采訪者的每一個鏡頭,一起走進風景如畫的廣西巴馬,零距離觸摸多位百歲老人的普通家庭,感受他們的生活習慣,勞動方式,人生態度,以致由你本人不經意地總結出適合自己的長壽規律來。
看壽者們自樂,領悟人生真諦,凡塵俗世,還有什么放不開?
◇巴馬的盤陽河源自鳳山,全長145公里,巴馬境內流程82公里,河水幾經喀斯特溶洞,進進出出,水質清澈沁人,富含豐富的礦物質,非常適合解開一切束縛跳進河水,來一次肌膚的親密接觸。
${FDPageBreak}
廣西巴馬長壽村印象
以喀斯特地貌為主要特征的廣西省西北部巴馬瑤族自治縣于1991年被國際自然醫學會等國際機構命名為“世界第五長壽之鄉”,如今被譽為“世界長壽之鄉·中國人瑞圣地”。經過國際養生專家不斷考察、研究和鑒定,發現巴馬目前是世界百歲老人分布率最高的地區,巴馬人的長壽特征在世界五大長壽鄉當中猶如一匹黑馬,奔跑速度遙遙領先其他地區,讓世人為之驚嘆!2003年,國際自然醫學會專門為巴馬頒發了唯一的一份《長壽認定證書》,借以彰顯巴馬長壽之鄉在世界的重要地位。近年來,世界養生專家幾乎一致公認,中國巴馬的確是世界長壽之鄉當中最優質的藍籌股。
這是一個酷熱的夏末。廣州午后的陽光依然是那么刺眼、毒辣,最高氣溫已達36℃,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我起程南寧轉赴巴馬。
桂林山水甲天下,廣西的山清水秀同樣讓中國的男女老少家喻戶曉。所謂百聞不如一見,一路上的峰巒疊嶂,綠波蕩漾,所到之處,皆為綠色的海洋。
廣西中小城市的綠色,在我看來是其他省份難以攀比的。尤其公路兩旁的青山綠樹,橫峰側嶺,湖光倒影,都是一幅幅鬼斧神工的圖畫。
◇這是從百魔洞里流出來的“神仙水”,地下水清澈見底,夏季涼氣襲人,冬季直冒暖氣,非常美妙神奇。游人喜歡在巖洞里面尋覓源頭,用自帶的桶桶罐罐盛水拿回家慢慢飲用。
${FDPageBreak}
當我踏上巴馬這片神奇的土地,撲面而來的是陣陣的山鄉清風,從鼻子到肺部再到丹田,肺人心腑。我感受到了巴馬不一樣的清新空氣,眼前看見的盡是婀娜多姿的林蔭綠樹,這正是廣西人民最賦有特色的迎賓方式了。
背起行囊,小試徒步神奇的巴馬鎮,一條通往長壽村的長壽大道每小段綠化帶都有一塊天然賞心悅目的巨大奇石,上面雕刻著中國不同字體的“壽”字。道路兩旁數百米可見聯排的山巒,似乎專門為長壽大道而開路。傳說中的世界聞名圣地——巴馬為初到貴地的游人的心情增添了許多神秘和喜悅。
盡管路上有穿梭的巴士,我已經不屑一顧。我用自己11路車的方式,漸漸遠離了似乎大同小異的城市建筑,遠郊的湖光山色開始漸漸明朗起來。大道旁邊的農民把自家的珍珠黃玉米全部曬了出來,不經意地展示了一年來的豐收景象。這些不一般的珍珠黃玉米就是傳說中會讓巴馬人長壽的主要糧食哦。
◇就在這綠蔭的天然庇護下,在河邊的水泥板“碼頭”,姑娘們在夜幕降臨前來到這里洗衣服,然后脫去身上的所有衣服,在河里游上幾圈,在岸上光著身子搓搓肥皂,誰愛看就讓他看去,反正在夜色中看也看不清楚
${FDPageBreak}
熱情好客的巴馬人端來開水讓我解渴,并邀請我共進晚餐。我說謝謝啦,我今天的目的地是長壽村,前方的路還很長呢!家主笑著說,我幫您攔車,上車3元,沿途經過甲篆鄉平安村巴盤屯等幾個長壽村,終點可到達百魔洞,幾十公里山路,如今是新社會了,走路是走不去的。
如此掐指一算,還是坐車到終點站吧。百魔天坑,國家4A級景區,1987年已被英國皇家洞穴協會命名為“天下第一洞”。專家測試這里空氣里的負離子高達每立方厘米70000個,而一般城市里的負離子每立方厘米僅有500-1000個。
據說,巴馬人絕大多數都是飲用這些從溶洞里涌出來的山泉水,這些泉眼只要當地人才真正知道擁有多少個。其中最為著名的有那桃鄉班交村長綠山的泉水,曾被外界譽稱為“神仙水”。后來我在巴盤屯農家小住三天發現,村民喝的的確是山泉水,他們已經通過集資方式用自來水管接駁到每家每戶,再采用過濾的飲水機,讓泉水熱氣騰騰地盛到客人的手中。
經過九曲十八彎,專線巴士已經到達了傳說中神奇的百魔洞。盡管我見過的溶洞數不勝數,但這里的自然環境還真的讓我砰然心動。遠處即可聽見嘩啦啦的山溪流水聲,水是從百魔洞流出來的,河水清澈,涼風襲人,但見河中嬉戲的游人、男女老少在水中游泳,他們早已忘記了城里的一切煩擾;路邊,熱情的村民擺滿了巴馬的農作和特產供游人開心地采購。
香豬、油魚、珍珠黃玉米、木薯、茶油、火麻、貓豆、玉桂、首烏……
、
◇遠方是巴馬鎮通往百魔洞的瀝油公路,進村的是一條普通的鄉間大橋,綠油油的稻田,藍藍的河水,兩旁翠綠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