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自然療法---“刮痧”
時間:2024-10-14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近日在京城上映的電影《刮痧》一片,以中醫傳統療法“刮痧”為題,探討東西文化差異,以特別視角關注普通中國人情感狀態與生存狀態、文化繼承,完全呈現和熱情贊頌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家庭親情與價值觀念。
◆什么是“刮痧”療法?中國傳統療法“刮痧”有什么效果?有科學道理嗎?
“刮痧”這個“痧”字也就是“痧癥”。這種療法起源于舊石器時代,人們患病時,出于本能地用手或者石片撫摩、捶擊身體表面的某一部位,有時竟然能使疾病得到緩解。通過長期的實踐與積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這也是“刮痧”療法的雛形。
刮痧療法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一種適應病種非常廣泛的自然療法。早在明代醫學家張鳳逵的《傷暑全書》中,對于痧癥這個病的病因、病機、癥狀都有具體的描述。他認為,毒邪由皮毛而入的話,就可以阻塞人體的脈絡,阻塞氣血,使氣血流通不暢;毒邪由口鼻吸入的時候,就阻塞絡脈,使絡脈的氣血不通。這些毒邪越深,郁積的越厲害,那么它就越劇烈,象發急如燎原之勢,對于這種情況,就必須采取急救的措施,也就是必須用刮痧放血的辦法來治療。
運用刮痧療法,將刮痧器皿在表皮經絡穴位上進行刮治,直到刮出皮下出血凝結成象米粒樣的紅點為止,通過發汗使汗孔張開,痧毒(也就是病毒)隨即排出體外,從而達到治愈的目的。
◆刮痧有什么效果?有科學道理嗎?
刮痧于人體,主要可以起到下面三方面的作用:
1.促進代謝,排出毒素
人體每天都在不停地進行著新陳代謝的活動,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廢物要及時排泄出去。刮痧能夠及時地將體內代謝的“垃圾”刮試到體表,沉積到皮下的毛孔,使體內的血流暢通,恢復自然的代射活力。
2.舒筋通絡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受到頸椎病,肩周炎、腰背痛的因擾。這是因為人體的“軟組織”(關節囊、韌帶、筋膜、)受損傷時,肌肉會處于緊張、收縮甚至痙攣狀態,出現疼痛的癥狀,若不及時治療,就人形成不同程度的粘連、纖維化或瘢痕化,從而加重病情;刮痧能夠舒筋通絡消除疼痛病灶;解除肌緊張,在明顯減輕疼痛癥狀的同時,也有利于病灶的恢復。
3.調整陰陽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中醫十分強調機體陰陽關系的平衡。刮痧對人體功能有雙向調節作用,可以改善和調整臟腑功能,使其恢復平衡。
◆什么是“出痧”?“出痧”會損害皮膚嗎?
刮痧后皮膚表面會出現紅、紫、黑斑或黑皰的現象,稱為“出痧”。這是一種刮痧后出現的正常反應,數天后可自行消失,不需作特殊處理。出痧的過程是一種血管擴張至毛細血管破裂,血流外溢,皮膚局部形成瘀血斑的現象,這種血凝塊不久即能潰散消失。
“出痧”的皮膚紅紅的,看上去有點兒可怕。其實,不管怎么紅,都不必擔心,因為這對皮膚是沒有損害的。紅斑顏色的深淺通常是病癥輕重的反映。較重的病,“痧”就出得多,顏色也深,如果病情較輕,“痧”出得少些,顏色也較淺。一般情況下,皮膚上的“瘀血”會在3-5天內逐漸消退,遲一些也不會超過1周就會恢復正常,不僅不會損害皮膚,而且由于這種方法活血化瘀,加強了局部的血液循環,會使皮膚變得比原來還要健康、美麗。
◆“刮痧”使用什么工具?
刮痧的用具十分簡單、方便,只要是邊緣比較圓滑的東西,如梳子、搪瓷杯蓋子等,都可以用來刮痧。當然,如果長期使用或作為治療,還是用正規一些的刮痧板比較好。刮痧板選用天然水牛角為材料,對人體肌表無毒性刺激和化學不良反應。而且水牛角本身是一種中藥,具有發散行氣,活血和潤養作用。
另外,刮痧之前,為了防止劃破皮膚,還要在皮膚表面涂一層潤滑劑,香油、色拉油都可以用。當然,有條件的話,最好采用專門的“刮痧活血劑”。它是一種采用天然植物油加十余種天然中藥,經傳統與現代高科技結合的方法提煉加工而成的刮痧油,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開泄毛孔、疏通經絡、排毒驅邪、消炎止痛等作用。
◆刮痧的基本方法
1.拿刮板法:用手掌握著刮板,治療時刮板厚的一面對手掌,保健時刮板薄的一面對手掌。
2.刮拭方向:頸、背、腹、上肢、下肢部從上向下刮拭,胸部從內向外刮拭;
3.補刮瀉刮:一般來講,順著經絡的走行進行刮拭,即為補刮;逆著經絡的走行進行刮拭即為瀉刮;
4.刮痧時間:用瀉刮或平補平瀉手法進行刮痧,每個部位一般要刮3-5分鐘;用補刮手法每個部位刮拭時間為5-10分鐘。對于保健刮痧無嚴格的時間限制,以自我感覺滿意、舒服為原則。
◆刮痧要注意些什么?
1.刮痧治療時應注意室內保暖,尤其是在冬季應避寒冷與風口。夏季刮痧時,應回避風扇直接吹刮拭部位。
2.刮痧出痧后30分鐘以內忌洗涼水澡。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處進行再次刮拭出痧。再次刮痧時間需間隔3-6天,以皮膚上痧退為標準。
4.刮痧出痧后最好飲一杯溫開水(最好為淡糖鹽水),并休息15-20分鐘。
◆刮痧療法適用病癥
感冒、發熱、頭痛、中暑、哮喘、心絞痛、頸椎病、高血壓、神經性頭痛、肩周炎、坐骨神經痛、乳腺增生、小兒消化不良等一些疾病。
◆刮痧禁忌證
1.孕婦的腹部、腰骶部,婦女的乳頭禁刮;
2.有出血傾向的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減少等慎刮;
3.皮膚高度過敏,或患皮膚病的人禁刮;
4.心臟病出現心力衰竭者、腎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腫者禁刮;
5.下肢靜脈曲張,刮拭方向應從下向上刮,用輕手法;
6.久病年老、極度虛弱、消瘦者需慎刮;
7.醉酒、過饑、過飽、過渴、過度疲勞者禁刮。
◆什么是“刮痧”療法?中國傳統療法“刮痧”有什么效果?有科學道理嗎?
“刮痧”這個“痧”字也就是“痧癥”。這種療法起源于舊石器時代,人們患病時,出于本能地用手或者石片撫摩、捶擊身體表面的某一部位,有時竟然能使疾病得到緩解。通過長期的實踐與積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這也是“刮痧”療法的雛形。
刮痧療法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一種適應病種非常廣泛的自然療法。早在明代醫學家張鳳逵的《傷暑全書》中,對于痧癥這個病的病因、病機、癥狀都有具體的描述。他認為,毒邪由皮毛而入的話,就可以阻塞人體的脈絡,阻塞氣血,使氣血流通不暢;毒邪由口鼻吸入的時候,就阻塞絡脈,使絡脈的氣血不通。這些毒邪越深,郁積的越厲害,那么它就越劇烈,象發急如燎原之勢,對于這種情況,就必須采取急救的措施,也就是必須用刮痧放血的辦法來治療。
運用刮痧療法,將刮痧器皿在表皮經絡穴位上進行刮治,直到刮出皮下出血凝結成象米粒樣的紅點為止,通過發汗使汗孔張開,痧毒(也就是病毒)隨即排出體外,從而達到治愈的目的。
◆刮痧有什么效果?有科學道理嗎?
刮痧于人體,主要可以起到下面三方面的作用:
1.促進代謝,排出毒素
人體每天都在不停地進行著新陳代謝的活動,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廢物要及時排泄出去。刮痧能夠及時地將體內代謝的“垃圾”刮試到體表,沉積到皮下的毛孔,使體內的血流暢通,恢復自然的代射活力。
2.舒筋通絡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受到頸椎病,肩周炎、腰背痛的因擾。這是因為人體的“軟組織”(關節囊、韌帶、筋膜、)受損傷時,肌肉會處于緊張、收縮甚至痙攣狀態,出現疼痛的癥狀,若不及時治療,就人形成不同程度的粘連、纖維化或瘢痕化,從而加重病情;刮痧能夠舒筋通絡消除疼痛病灶;解除肌緊張,在明顯減輕疼痛癥狀的同時,也有利于病灶的恢復。
3.調整陰陽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中醫十分強調機體陰陽關系的平衡。刮痧對人體功能有雙向調節作用,可以改善和調整臟腑功能,使其恢復平衡。
◆什么是“出痧”?“出痧”會損害皮膚嗎?
刮痧后皮膚表面會出現紅、紫、黑斑或黑皰的現象,稱為“出痧”。這是一種刮痧后出現的正常反應,數天后可自行消失,不需作特殊處理。出痧的過程是一種血管擴張至毛細血管破裂,血流外溢,皮膚局部形成瘀血斑的現象,這種血凝塊不久即能潰散消失。
“出痧”的皮膚紅紅的,看上去有點兒可怕。其實,不管怎么紅,都不必擔心,因為這對皮膚是沒有損害的。紅斑顏色的深淺通常是病癥輕重的反映。較重的病,“痧”就出得多,顏色也深,如果病情較輕,“痧”出得少些,顏色也較淺。一般情況下,皮膚上的“瘀血”會在3-5天內逐漸消退,遲一些也不會超過1周就會恢復正常,不僅不會損害皮膚,而且由于這種方法活血化瘀,加強了局部的血液循環,會使皮膚變得比原來還要健康、美麗。
◆“刮痧”使用什么工具?
刮痧的用具十分簡單、方便,只要是邊緣比較圓滑的東西,如梳子、搪瓷杯蓋子等,都可以用來刮痧。當然,如果長期使用或作為治療,還是用正規一些的刮痧板比較好。刮痧板選用天然水牛角為材料,對人體肌表無毒性刺激和化學不良反應。而且水牛角本身是一種中藥,具有發散行氣,活血和潤養作用。
另外,刮痧之前,為了防止劃破皮膚,還要在皮膚表面涂一層潤滑劑,香油、色拉油都可以用。當然,有條件的話,最好采用專門的“刮痧活血劑”。它是一種采用天然植物油加十余種天然中藥,經傳統與現代高科技結合的方法提煉加工而成的刮痧油,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開泄毛孔、疏通經絡、排毒驅邪、消炎止痛等作用。
◆刮痧的基本方法
1.拿刮板法:用手掌握著刮板,治療時刮板厚的一面對手掌,保健時刮板薄的一面對手掌。
2.刮拭方向:頸、背、腹、上肢、下肢部從上向下刮拭,胸部從內向外刮拭;
3.補刮瀉刮:一般來講,順著經絡的走行進行刮拭,即為補刮;逆著經絡的走行進行刮拭即為瀉刮;
4.刮痧時間:用瀉刮或平補平瀉手法進行刮痧,每個部位一般要刮3-5分鐘;用補刮手法每個部位刮拭時間為5-10分鐘。對于保健刮痧無嚴格的時間限制,以自我感覺滿意、舒服為原則。
◆刮痧要注意些什么?
1.刮痧治療時應注意室內保暖,尤其是在冬季應避寒冷與風口。夏季刮痧時,應回避風扇直接吹刮拭部位。
2.刮痧出痧后30分鐘以內忌洗涼水澡。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處進行再次刮拭出痧。再次刮痧時間需間隔3-6天,以皮膚上痧退為標準。
4.刮痧出痧后最好飲一杯溫開水(最好為淡糖鹽水),并休息15-20分鐘。
◆刮痧療法適用病癥
感冒、發熱、頭痛、中暑、哮喘、心絞痛、頸椎病、高血壓、神經性頭痛、肩周炎、坐骨神經痛、乳腺增生、小兒消化不良等一些疾病。
◆刮痧禁忌證
1.孕婦的腹部、腰骶部,婦女的乳頭禁刮;
2.有出血傾向的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減少等慎刮;
3.皮膚高度過敏,或患皮膚病的人禁刮;
4.心臟病出現心力衰竭者、腎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腫者禁刮;
5.下肢靜脈曲張,刮拭方向應從下向上刮,用輕手法;
6.久病年老、極度虛弱、消瘦者需慎刮;
7.醉酒、過饑、過飽、過渴、過度疲勞者禁刮。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