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職場人 演繹跳槽五部曲
時間:2024-10-1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合適時間點
“首先要選擇適合的時間點并在一個時機成熟的條件下選擇跳槽才是最明智的。”周旭光表示職場人在合適的時間跳槽是一種明智的選擇。不少獵頭也坦言,在獵人才時最為看重的是那些有3年以上工作經歷的職場人。
除了積累一定的工作經驗外,周旭光認為跳槽的時機應當兼備外因及內因。“所謂的外因就是對方能夠提供很好的薪資待遇、工作環境、個人和公司的發展前途等等。而內因則是指在工作中遇到了瓶頸。例如工作了幾年之后,我從一名員工成為了一個主管乃至經理,但是之后我發現無論如何努力已經很難再往上走了。到這個時候我就會考慮利用跳槽的手段來改變工作中遇到的這一瓶頸。”
專家也提示不同的行業,從業人員的跳槽概率及周期也會有所不同。相對來說,銷售、市場等方面的從業人員由于接觸面廣、工作靈活,往往會得到較多跳槽的機會。而財務、會計類的從業人員的跳槽概率會小很多,而對方公司對于跳槽人員的要求也會相應提高。
個性化判斷
“人在不同的需求下會做出不同的選擇,因此要學會對自己做一些個性化診斷,并根據自我的需求來決定去留。”卡內基訓練上海地區總經理梁老師表示,人的基本需求包括生存、安全、歸屬感、重要感和自我實現五個方面。“每個職場人在調換工作之前都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考慮,比如薪酬、職務、家庭因素等等,這些角度都會影響到其最終的決定。但是我們發現似乎更多的職場人在乎的是第五層次的需求,也就是對自我實現的需求。”
據卡內基梅隆大學一份調查顯示,一個真正的成功人士往往具備三個特質:專業知識、態度和技巧。而專業知識對其成功的影響往往只占15%,因此決定你今后職業是否成功更重要的是依賴于你對人對事的態度和技巧。梁老師認為職場人在跳槽前可以對這三方面進行很好的考慮,“我們發現跳槽往往與薪酬無關,更多的人考慮的是企業價值觀和發展空間。”
比較得與失
跳槽勢必會對你的職場生涯與工作帶來不少的得與失,重要的是你能夠看清楚其中的利弊得失。
跳槽所帶給你的損失也是不可避免的,你跳槽之后往往會發現流失了不少現有的客戶,甚至于說你要再一次適應你的工作和朋友圈。“其實你可以做一張小表格,將你重視的因素、價值觀等等一一列舉,然后列舉出跳槽可能面臨的得與失,在對比之后就可以清楚看到自己所面臨的局面。”梁老師表示在清楚看到自己所面臨的狀況之后,職場人還可以通過請教身邊的一些行業資深人士、搜尋一些資料、做一些個性化測試等等的方式來幫助你做出決定。
“對此,我可以提供給職場人的建議是努力尋求及了解自己工作的目標。”周旭光表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與奮斗目標,你的職場路想要怎樣發展,這點才是最為重要的。找到了目標之后,為之努力,積累更多的經驗為今后的跳槽或是職業發展打下夯實的基礎,可能這才是避免跳槽帶來損失的最好辦法。
經營好人脈
“人脈對于一個人的職場發展很重要,千萬不要因為跳槽而流失這些寶貴的資源。其實‘多交朋友’也是一個聰明職場人的制勝法寶。”對于經營人脈這一點梁老師提出了自己的三個小方法。首先,積累人脈是主動而不是被動。其次,互相的溝通應當是正向而非負面。最后,學會從別人的角度而非自己的角度觀察事物。
“可以說,經營人脈是長遠的工作,應當積累于平時工作中的一點一滴。如果你面臨跳槽,就更應該用功地去做好這些功課,這樣你的人脈才會跟隨你工作的流動而流動,成為你工作上真正的寶貴資源。”梁老師表示人脈是否流失一方面取決于你工作的轉換,但更為重要的是取決于你自身的態度,學會和你的人脈成為真正的朋友,那么你們之間的聯系就會變得堅不可摧,你也就不必擔心自己的這一資源因為跳槽而面臨損失浪費了。“只要你選擇正確的態度和方式,你甚至會發現你的人脈非但沒有流失,反而可以通過新的平臺尋求到更多更為廣泛的人脈。”
提前做準備
如果在你的工作中確實遇到了困難,或者你已經打定主意希望通過跳槽來改變自己工作的現狀,那么你需要提前做好更多的準備,這樣你才能跳得輕松而準確。“從我的經驗來看,跳槽之前可以盡可能搜集更多的相關行業咨詢。它既可以為你對自身定位提供很好的依據,也能成為你今后跳槽時很好的談判籌碼。”搜集信息的途徑和來源是很多元化的,可以是一些獵頭咨詢公司,工作的同事們、朋友們、交際圈等等,他們甚至還能就你自身的性格特質做出相應的判斷。
通過課程及培訓也能使自身的工作更具專業性。“其實任何公司都更看重你的經驗和能力,相對于新人來說,職場青年的最大優勢即為經驗,因此在跳槽時也要充分利用好手中的這張牌。”周旭光表示在平時工作的一點一滴中就可以為自己積累不少的經驗、能力,你的這些閃光點也終將會被你的同行所認可,因此職場人也不能因為尋求更好的工作機會而忽略了平時的工作,也許它才是為你贏得更好工作機會的有效手段。
“其實,跳槽并不是一件突發狀況。”梁老師表示職場人跳槽只是為了尋求一個更適合發揮、能夠幫助企業和自我得到“雙贏”模式的一個過程而已。“卡內基曾說過‘想的開心,做的開心,你就真的很開心’。學會多做準備,好好把握跳槽的機會,這才是一個成功職場人真正的明智之舉。”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