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抑郁困擾
時間:2024-10-1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當人的情緒處于焦慮或抑郁狀態時,人的思維往往會缺乏邏輯性,出現行為異常。這種心理上的認知錯誤,大體有8種表現。
1.走極端。非此即彼,不是白就是黑。這種人一遇到挫折便有徹底失敗的感覺,進而覺得自身已不具任何價值,失去自信。
2.公式化。認為事情只要發生一次,就會不斷重現。生活中遇到困難與不幸,即認為困難、不幸會重復出現。
3.變色鏡。有的人遇事總想消極的一面,就像戴了一副變色鏡看問題,濾掉了所有的陽光,整個世界看起來都是灰的。
4.疑心病。有些人無事生非,終日擔心自己將大病臨頭,遇事往往自我斷論,主觀猜疑,杞人憂天。
5.失銳氣。這是一種人為的情緒失調,把別人的真心贊美當作阿諛奉承,對正常的人際關系想入非非,毫無根據地自怨自艾或憤世嫉俗,導致本來松弛的情緒變得緊張。
6.謬推斷。有的人把一般性過失、欠缺、挫折和困難看得過于嚴重,似乎做了不可逆轉的錯事。生活中總是過分夸大自己的不足和過低估計自身的長處。
7.消極化。把自己的不良感覺當成事實的證據,如:“我有負罪感,那么我一定是干了什么壞事”,“我覺得力不從心,那么我一定是‘低能兒’”。尤其是當情緒低沉時,這種感覺推理特別活躍。
8.過度自卑。總是主動承擔別人的責任,并且妄下結論,認為一切壞的結果都是自己的過失和無能所致。此種變形的自卑、內疚心理,來源于人格的變形和過分的責任感及義務感。
抑郁者要想消除抑郁情緒,首先應該停止對自身及周圍世界的埋怨,明確自己的認知錯誤,切記以下5個關鍵步驟:1.找到那些消極的想法,并把它們記下來,別讓它們占據你的大腦。2.讀一遍本文提及的8種認知扭曲的模式,準確地找出你是怎樣曲解事實的,一定要擊中要害。3.用更為客觀的想法取代扭曲的認知,徹底駁斥那些讓你自己瞧不起自己、自尋煩惱的謬論。4.制定切實可行的日常活動表,并認真實施,每天結束后填寫回顧、分析日記,既能使你擺脫不愿活動和不想做事的處境,又能給你帶來活動后的滿足,逐步消除懶惰與內疚。5.學會自我稱贊,自我欣賞,坦然對待不良刺激,以保持情緒穩定,心境良好。
矯正不合邏輯的思維方式,改變認知錯誤現象,不是輕而易舉的事,而一旦你對周圍事物能做客觀的分析后,對現實生活就有了正確的領悟。那么,你將置身于一個充滿積極向上情感的世界中,心情會豁然開朗。
1.走極端。非此即彼,不是白就是黑。這種人一遇到挫折便有徹底失敗的感覺,進而覺得自身已不具任何價值,失去自信。
2.公式化。認為事情只要發生一次,就會不斷重現。生活中遇到困難與不幸,即認為困難、不幸會重復出現。
3.變色鏡。有的人遇事總想消極的一面,就像戴了一副變色鏡看問題,濾掉了所有的陽光,整個世界看起來都是灰的。
4.疑心病。有些人無事生非,終日擔心自己將大病臨頭,遇事往往自我斷論,主觀猜疑,杞人憂天。
5.失銳氣。這是一種人為的情緒失調,把別人的真心贊美當作阿諛奉承,對正常的人際關系想入非非,毫無根據地自怨自艾或憤世嫉俗,導致本來松弛的情緒變得緊張。
6.謬推斷。有的人把一般性過失、欠缺、挫折和困難看得過于嚴重,似乎做了不可逆轉的錯事。生活中總是過分夸大自己的不足和過低估計自身的長處。
7.消極化。把自己的不良感覺當成事實的證據,如:“我有負罪感,那么我一定是干了什么壞事”,“我覺得力不從心,那么我一定是‘低能兒’”。尤其是當情緒低沉時,這種感覺推理特別活躍。
8.過度自卑。總是主動承擔別人的責任,并且妄下結論,認為一切壞的結果都是自己的過失和無能所致。此種變形的自卑、內疚心理,來源于人格的變形和過分的責任感及義務感。
抑郁者要想消除抑郁情緒,首先應該停止對自身及周圍世界的埋怨,明確自己的認知錯誤,切記以下5個關鍵步驟:1.找到那些消極的想法,并把它們記下來,別讓它們占據你的大腦。2.讀一遍本文提及的8種認知扭曲的模式,準確地找出你是怎樣曲解事實的,一定要擊中要害。3.用更為客觀的想法取代扭曲的認知,徹底駁斥那些讓你自己瞧不起自己、自尋煩惱的謬論。4.制定切實可行的日常活動表,并認真實施,每天結束后填寫回顧、分析日記,既能使你擺脫不愿活動和不想做事的處境,又能給你帶來活動后的滿足,逐步消除懶惰與內疚。5.學會自我稱贊,自我欣賞,坦然對待不良刺激,以保持情緒穩定,心境良好。
矯正不合邏輯的思維方式,改變認知錯誤現象,不是輕而易舉的事,而一旦你對周圍事物能做客觀的分析后,對現實生活就有了正確的領悟。那么,你將置身于一個充滿積極向上情感的世界中,心情會豁然開朗。
標簽: